吴少英出生于澳门,从小在香港和澳门两地长大, 90年代初曾游学伦敦,并且得到伦敦大学理斯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勃度罗教授的推荐,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书画藏品馆硏究室修读馆内的中国藏画,这段时间对个人的思维得到很深刻的启发及影响。其后, 1996年移居台湾继续研究当代水墨,同年在台湾的台北市立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2008年至今创作和生活于北京。

 

通过多年来对水墨的不断探索, 试图把水墨从画笔的附属地位以及长期表达文字与图像中解脱,也消弭了水墨与画笔由来已久、密不可分割的组合及依赖性,用录像, 摄影、宣纸、油画布、互动科技技术,以跨领域、跨媒介的水墨表现方式, 來证明水墨有其自身的独特本质。以创新不离传统为原则,保有传统水墨深遂的根源,以当代的思维和现代媒材去阐释水墨之境。近年来她开始为医院创作公共艺术作品, 作品担起软化冰冷的医疗环境的作用, 安抚病患和家属, 发挥着艺术的感染力的同时为医院加点温度,由此开启艺术疗愈的研究

 

主要个人展览:

 

2018年 “天宇·吴少英个展” ,晨画廊,北京

2018年 “春汐·吴少英个展” ,采泥艺术,台北

2017年 “流光·吴少英个展” ,山水美术馆,北京

2016年 “洄·吴少英个展”,不同艺見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 “似近似远吴少英个展” 东方基金会博物馆,里斯本

2015年 “水墨散步吴少英个展”,表画廊,北京

2015年 “墨延吴少英个展”,方由美术,香港

2014年 吴少英作品个展,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廰

2013年 “墨立吴少英个展”,方由美术,香港

2010年 “遇·变”,东磊画廊,北京

2007年 “墨影的凝动”,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7年 “墨的凝动”,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西雅图

2005年 “吴少英个展”,家画廊,台湾

2005年 “太和”,朱铭美术馆,台湾

2004年 “大音希声”,纽约第一银行画廊,纽约

2004年 “大音希声”,龙环葡韵住宅博物馆,澳门

1996年 “冥游”,臺北市立美术馆,台湾

 

 

主要联展:

2022-2020年 “臆象-粤港澳当代水墨艺术谱系”,澳门艺术博物馆及广东美术馆, 中国
2022年 “寻季”, 澳门城市艺穗节, 澳门
2021年 “万重山--中国水墨年鉴”展, 安美术館, 北京
2021年  区块链数学艺术周, 北京、深圳
2021年 “异体-雕塑及装置项目”, Art Central 艺术博览会, 香港

2021年 “多棱·互观-囯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

2020年 “臆象-粤港澳当代水墨艺术谱系”,广东美术馆
2020年 “ARTFEM国际女艺术家澳门双年展”,澳门
2018年 “引伸自然”, 方由美术,香港
2018年 “玩·欣赏艺术展” ,澳门美高梅酒店
2018年 “虚异-京港澳水墨新媒体展, ” 炎黃艺术馆
2017年 “影窟” ,墨斋,北京
2016年 “墨啟未來” 兩依藏博物馆, 香港
2015年 “时空书㝍: 抽象艺术在中国”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5年 – 2016年 “墨变: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当代艺术展”,堪培拉博物馆暨美术馆、本迪市美术馆、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馆及布里斯班博物馆,澳大利亚
2015年“无声诗”中国当代艺术巡迴回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阿德莱德艺术节中心,澳大利亚
2014年 第三届美术文献展, 湖北美术馆
2014年 中国当年青年水墨年鉴展, 北京
2014年 澳门美术家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2012年 “幻花”艺术展,红域画廊,瑞士
2012年 混合媒介艺术展,亚仙画廊,澳大利亚
2011年 “道法自然”中国抽象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1年 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北京
2010年 “乱花”影像展,威尼托影像艺术档案馆,意大利
2010年 “白驹过隙,山动水行”,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
2009年 典雅录像艺术节,希腊
2007年 第3届成都双年展,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成都
2007年 “Videonale”第11届当代录像艺术节,波恩Kunst美术馆,德国
2006年 “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2006年 “入境:中国美学”首届文献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
2005年 美术高雄2005 ─ 影像高雄,高雄市立美术馆,台湾
2005年 “艺术科技与未来的探索”多媒体艺术特邀展,大田市立美术馆,韩国

 

 

作品主要收藏:

 

北京今日美术馆

湖北美术館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

国立台湾美术馆

台湾新竹市台大医院

台湾新北市立联合医院三重院区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国泰航空贵宾室

香港国际机场国泰航空贵宾室

台湾高雄鳯山火车站

深圳溪头地铁站

香港中国银行

紐約大董

巴黎半岛酒店

北京嘉里中心酒店

上海素凯泰酒店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上海凯宾斯基酒店

上海浦东四季酒店

上海路易威登旗舰店

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苏洲洲际酒店

 

 

主要奖项:

2014年 Covela 酒莊驻村, 葡国

2006年 录像作品《无界》入选第十届新媒体艺术祭评审委员会推荐作品,日本
2006年 草山行馆驻馆艺术家,台湾
2005年 录像作品《轮迴》入选第十届V-art 国际录影艺术节,意大利
2005年 录像作品《混吨》入选第二届黑白影音艺术节最佳实验录像,葡萄牙
2004年 第十八届夏利豪基金会艺术比赛绘画季军,香港

 

 

水墨的多重生命——对吴少英艺术创作的思考

 

在中国,以宣纸作水墨画,始于唐,而盛于元。多个世纪来,以宣纸为介,创作水墨画,已成传统中国艺术之主流。艺术家们挥毫泼 墨,上下求索,一尽绘事之可能。水墨画合于中国人的哲学之道和审美情趣。过往的数十年里,与之有关的理论之争,大大活跃了中 国的文化圈。水墨画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珍爱,却很少被纳入当代艺术的世界。究其原因,并不是水墨已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什么新 的刻板印象,亦有语义上的纠缠不清。可以说,对纸上水墨的讨论,每每局限在形式层面,而未进入到观念范围。吴少英(出生于澳 门,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以其丰富而多样的水墨实验,拓升了这一对话空间。她的创作大胆、夺目。她使得水墨这一受人尊敬的表现 方式苏醒过来,而越过了横在传统与当代、审美与观念之需求间的鸿沟。以此,她为这或已被人视为僵化或古早的媒介,注入了新的 生机。

 

吴少英的革命,一直是悄然无声的。她在澳门接受艺术教育,精通蚀刻。而为了完成艺术路上的自我训练和教养,她四处游学。1990 年代初,她来到伦敦,浸润于著名的大英博物馆中国书画藏品馆,中国书画藏品研究室,获益尤多。在少英的作品里,纸和水墨,并 不是什么永远不变的传统工具。它们既是作品、艺术家和她居住的当代世界之对话的能指,也是其所指。到她手里,经典的水墨的黑 与白,被衬以各样的色,有灰、有绿、有黄、有蓝、有紫,浓淡深浅,微妙又出人意料似的,汇合成为一幅抽象的画,一幅心灵之景。 虚实之间,气韵流动,张力十足。要说这些心象,了无人迹,亦无谓模仿,固不可能。这些形态,得自水墨之美。水墨不只是工具, 亦是真正的主角。水墨之质地,殊且多,泼洒于纸(早自20世纪90年代之初,吴少英就这样尝试了)、即可表达出种种心境,从安静 到犹疑,从孤独到知足,范围甚广。水墨之流变,随所选料面不同,看着似是自发,却又幽微受引。其痕其迹,恰可返照画者之神思。 这些画,原不只为呈现什么,而更多,是希冀唤起观者之共鸣。以此,观者受邀,从一介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神入”画中, 恍然忘己,而重思一己与自然、与宇宙之关系,并对“天人合一”这古老的教导有新的认识。这些清且简意象,俨是对外界喧嚣的一 种抵抗,既赏心悦目,亦给画者与观者之灵魂予庇护。

 

虽如此,少英却从未顺服于唯美主义。水墨之百千变象,并不只为呈现一种无关痛痒的审美趣味。于少英,它们还意味着一种观念的新生。在她最见胆识的那些作品中,高与低,法与变,造化与人为,皆相反相成,混而为一。它们生成的意象,既出人意料,又颇具诗情,发人幽思。少英有时还将墨拌入牛奶、咖啡和豉油等俗世物料作画。这些不同寻常的勾兑,我们在许多不同的画面上都找得到踪迹。可备她选用的,宣纸、画布、摄影等等之外,甚至还有录像。它们并不只是简单的作为背景而存在,亦是她不同媒材之试验的承载者。少英相信,墨之为墨,在其传统固有的应用之外,还蕴藏着更多新的可能性,更多新的表现途径。 

                                                                                                                                                                                                                                                                                                                        玛瑙意大利评论家及策展人

 

艺术微喷

摄影作品在一块玻璃板上,通过即兴泼洒各种水性和油性材料的过程。这些在玻璃上色彩斑斓的创作,产生出山水意蕴的影像,被拍摄下来后再反复观看与截取而获得的。经过艺术微喷的方式再次回到玻璃上,永恒地保存那瞬间之美

凤山星光 800x800x300cm 摄影 玻璃微喷

 

录像作品

 

用录像纪录动态的水墨,录像水墨更能展现自然流动的能量和意境。录像里的水墨,流动是柔和而且不间断的,让观者屏息以待,等待著萤幕最终展现出自然的意境。随著水缓缓流入,与墨、水相融,冲淡墨和水的同时展现出相互的融合与和谐,展现出中国哲学上阴阳宇宙观的互补与相赖。

24节气 8分鈡  录像作品   台湾新竹市台大医院 2020

 

水墨 画布

 

吴少英对于水墨特性的掌握从宣纸转移到画布。当宣纸吸收了墨,墨的光泽特质随即消失于纸的纤维中,画纸所呈现之墨为纸下之墨,然而,画布上的墨能保持其光泽,令墨更有效地呈现空间的形体。近年墨色的自然变化、造型与留白的安排以及画布最难 呈现的水墨韵律的连贯性都以极纯熟的技巧流畅表达,在圆形或楕圆形的画面上自然流动的墨色似乎还在随时改变着形态。

墨97 150cm 水墨 畫布

 

水墨 宣纸

 

吴少英虽然一直探索水墨在不同媒介及环境上的可能,但仍会回归到与水墨相辅最早的纸本媒材上,结合以特殊装裱,将水墨的厚实度和立体层次感提升,亦在作品上加入了色彩,天蓝、石绿、花青等在水墨混容中若隐若现,增加了视觉的丰富性,也使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更显完整精致。

墨65 96x180cm 水墨 丙烯 宣纸

 

剧场

 

2007年,传统戏剧舞蹈与当代艺术结合,水墨意象形体剧场《玩·风景》,该作品已于欧亚及非洲15个城市演出超过52场,曾获2013年非洲佛得角Mindelact国际艺术节尊崇奖及2014年英国爱丁堡艺穗节亚州艺术大奖提名

玩·风景    水墨意象形体剧场

 

AR 作品

 

2014年, 少英尝试把“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水墨录像作品, 经过多次与工程师们的沟通和测试,实现了作品在移动端平台(手机、平板电脑)虚拟观看的效果,将水墨艺术延伸到社交虚拟媒介当中

生 1分钟 互动作品

 

动态光影装置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光可理解为无形的气。春秋时期医和提到:“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而在传统绘画理论里对光并没有太多的叙述,但对气的描述有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作品以光与影的结构来颠覆水墨的常态。试图把水墨回归到原点,甚至刻意隐藏了墨的成分, 让观者在开放式的空间感受由光与影营造出来的水墨境。

心·象 玻璃瓶、转盘、射灯、 显影布、 投影机、录像  “玩·欣赏艺术展” ,澳门美高梅酒店 2018

 

 

动态光影装置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光可理解为无形的气。春秋时期医和提到:“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而在传统绘画理论里对光并没有太多的叙述,但对气的描述有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作品以光与影的结构来颠覆水墨的常态。试图把水墨回归到原点,甚至刻意隐藏了墨的成分, 让观者在开放式的空间感受由光与影营造出来的水墨意境。

光01 动态光影装置 金屬片、转盘、射灯 2018

 

光02 动态光影装置 玻璃瓶、转盘、射灯

 

数字艺术

 

2019年, 吴少英将水墨创作带入数字媒介领域,保存传统水墨深邃的根本,开启了一个融合科学、水墨艺术和计算机语言的新视域,挖掘水墨背后的深层逻辑,完美的以当代的思维和现代媒介去阐释传统的水墨之境。为此吴少英与工程师姜军、艺术总监冯延成立新媒体艺术团队,致力于在数字媒介中探索水墨的更多可能。
 
作品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200年来困扰人类的最复杂数学公式之一)将水墨创作转化成由程序和处理器创造的全新意境,带来一种既熟悉又未来的陌生感。作品通过采集当地城市实时天气数据的微妙变化进而影响画面流动的效果(如温度影响画面色彩,风力与风向影响画面动态),画面的变化又触发作品声音的随机组合,音乐根据程序所生成的流动画面激发相应音符,从而组成一段配合画面实时合成的音乐, 形成一个实时生成的无限不循环水墨动态作品。与物理世界的水墨不同,水墨的本体在程序中完全被自主的抽离和解码,时间在这里被无限拉长,呈现一个数字视野下的水墨流动。
 
这些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水墨的营造方式,是有墨还是无墨?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在不断被冲击、旋转、拉扯,看似偶发的画面,实则是一系列深层的推理逻辑演算。就像宇宙万物的关联,我们试图在找寻背后的逻辑。而这,或许是抽象水墨的未来。

韵律操3  无限時長,尺寸可變,2021  

 

 

 

 

“流光”吴少英个展    山水美术馆,北京,2017

 

 

2015年 “似近-似远吴少英个展”  东方基金会博物馆 里斯本

 

 

 

 

“墨影的凝动”吴少英个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7

 

 

“墨的凝动”吴少英个展   西雅图艺术博物馆 西雅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