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錄像作品藝評 - 倪再沁2005

流動的詩意--吳少英的水墨錄像    2005

 文/倪再沁 (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居台八年,來自於澳門的女性藝術家吳少英,近年來以充滿詩意的水墨潑彩而頗受矚目,她的作品總是流露出一股東方特有的、陰柔的溫潤氣質,在當代藝術一片爭奇鬥豔的潮流下,吳少英的藝術中所內蘊的沈靜質素,使她的作品格外清新。

 

       初識吳少英的藝術,必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水與墨的交融和暈漬,在白色的紙張或畫布上緩慢而安靜的渲染、流轉和滲透,雖然看不到任何的筆觸和具體的描寫對象,卻叫人不自覺地和過去的視覺經驗相互連結,於是水與墨不光只是單純黑與白,而是幻化成為漂浮的雲、流動的水、層疊的山巒,或者僅僅是勾起記憶裡的吉光片羽、情緒的斷簡殘編……,吳少英的畫像是一面鏡子,除了是創作者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應,也往往能映照出觀者與之對應的心理狀態。

 

      然而吳少英並不就此滿足於平面繪畫的成就上,近兩年來她將已經相當成熟的抽象水墨,轉而以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方式繼續延伸--錄像,一般而言,平面繪畫講究的是視覺空間的營造,然而錄影藝術除了畫面之外,更牽涉到動態、剪接、配樂、整體節奏……等更多、更複雜的控制,如此跨領域的跳接,不但考驗著創作者的智慧,技術問題的克服、創作語境的轉換、甚至是創作思維的連貫……,在在都是過程中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難題,對此,吳少英坦言,漫長的創作期的確是艱辛而充滿挑戰的,特別是在拿捏故事高潮與關鍵節奏的剪接部分,格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思考,所幸這方面有從事廣告攝影多年的導演夫婿藍錕銘給予她建議和幫助,使吳少英終於完成了一系列的錄影作品,並廣受各界的肯定和好評。而其中〈混沌〉(The Flow of Life)更是入選今年葡萄牙第二屆黑白影音藝術節「最佳實驗錄影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澳門藝術家。

 

      吳少英認為,藝術創作有如發明的過程,錄像則是她向未知領域開拓的一大步,然而觀察吳少英的作品,早已超越了實驗的階段,已完成的幾件作品中不乏極為完整且意韻悠長的佳作。且以〈混沌〉為例:

       〈混沌〉的長度大約七分多鐘,由灰底黑字的簡約片頭揭開整片的序幕,隨後一道濃墨由左下寫出,伴隨出現的是由漢唐樂府所演奏的南管音樂,當濃墨逐漸沁滲到畫面中央,另外一道游絲狀的墨痕則由左上方溢出,恰與第一道筆觸的厚重形成強烈對比--輕與重、淡與濃、漂流與篤定、輕靈與敦厚,如此清晰明瞭的黑與白,揭開了「混沌」的序幕,讓人不禁想起石濤的一畫論,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吳少英看似千變萬化的水墨錄像實則自在、單純、隨意,和東方文化的深刻意韻有極為隱微的契合。

 

       隨著樂聲的不斷演奏,影片中的墨漬也由原本完整的團塊逐漸擴散和蔓延,若隱若現地構成了看似山脈和河流的圖像,眼看著即將越來越清晰,一陣突如其來的水(或是溶劑)卻打散了整個畫面,淺淺的墨色又再度在畫面上流動和重組,世界又再度陷入了混沌之中,隨著墨和水千變萬化,煙嵐、雲霧、流水、海浪…….一一躍入眼簾,一片混沌之中萬物滋長,黑白之間五彩繽紛,或疾或徐、或快或慢,如果說吳少英過去的繪畫是對於時間凝止的紀錄,那麼錄影的作品便是時間過程的具體化表現。

 

       隨著影片的進行,墨色在水的沖蝕下已由原本的沉黑逐漸淡化,半透明的淡墨在畫面中浮動,一切彷彿撥雲見日,緩緩地走向舒朗平衡的境地,然而無論墨色如何淺薄,白色的畫面已非初始的空無,而是歷經混沌與變化之後的祥和與寧靜。

 

      整體而言,吳少英作品底層的藝術精神是不曾改變的,一貫的抽象風格和簡約造型,不僅是其藝術表現的特徵,同時也是她內在精神的價值所在,這些對於自我的誠實觀照,同樣也在她其他的錄像作品中表露無遺,例如〈輪迴〉中,就在黑白之間加入了鮮豔的黃色,色彩與水墨之間,視覺的效果被強化了、聯想的空間也增加了,展現出吳少英獨特的氣質和創造力,而此正是支持她能夠在藝術之路上堅持開拓的最大助力。

 

      吳少英已經完成的錄像作品中,有幾部短片仍在配樂上作實驗,因此出現畫面相同、然音樂不同的動畫版本,正如她自己所說的,藝術的創造是個實驗的過程,而此過程正是每個藝術家在建立自我語言架構時的必經階段,在探索和思考的每個步驟裡,往往得將情緒中的雜質排除,捨棄掉不必要的包袱,讓形式與內涵都達到澄明靜定的狀態,吳少英的水墨錄像給予觀者的感受正是如此,因而能創作出具時代意義和個人價值的藝術。

 

      從水墨繪畫到水墨錄像,吳少英的轉變和進步清晰可見,她在水墨流動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能量、意境、和格局皆令人激賞,像她這樣的富有理想性格的創作者,當能打造出屬於當代的、屬於華人的藝術新境,值得期待。